讲座纪要|尤今:旅行的反思与创作

新加坡/北京时间2022年8月15日15:30-17:30,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在南洋理工大学成功举办,首讲由尤今老师主讲,题为《旅行的创作与反思》,讲座由南大中文系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主持。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先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参赞康凯先生、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符传丰博士、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游俊豪副教授、教育学院亚洲语言与文化学部副主任陈志锐副教授、云龙子旺财馆创始人云龙子大师、玲子传媒总经理陈思齐女士、南治国博士、张森林博士、周德成先生等嘉宾受邀出席了讲座。由“新加坡眼”友情支持线上直播,与讲座现场同步进行,吸引了线下超过110人、线上超过6500人的浏览。尤今老师的讲座生动丰富,引人入胜,得到观众们的热烈反响。

讲 座 内 容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致辞

讲座伊始,曲景毅老师致辞,他代表中文系向尤今老师及其家人对南大中文系的慷慨捐赠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她对中华文化事业的贡献与推广表示无上的敬意。他介绍“尤今教育基金”经政府1.5倍的配套,每年所得利息将以五种方式奖励中文系的学生,除了奖、助学金以外,会特别鼓励华文的创作与出版,将每两年出版一辑学生们的文学作品,对其中最杰出的作者颁发最佳创作奖金,并感谢尤今老师捐赠206部个人著作,设立“尤今的文学世界”专柜展览三年,这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他亦向观众介绍由尤今老师首讲而开启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讲座的标题“灵根自植”出自现代新儒家唐君毅《花果飄零及灵根自植》一文,这篇文章最后说道:

“(华夏民族之子孙)无论其飘零何处,亦皆能自植灵根,亦必皆能随境所适,以有其创造性的理想与意志,创造性的实践……而使其有朝一日风云际会时,共负再造中华,使中国之人文世界花繁叶茂于当今之世界之大任者也。”

因此,这一系列讲座着重突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本地的“灵根自植”,将邀请新加坡文化名人主讲,演讲者包括本地作家、画家、书法家、音乐人、媒体人(主流、自媒体)、戏曲戏剧工作者,企业家等,分享新加坡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这一系列讲座不仅面向南大师生,更面向社会大众,希望公众走进南大,了解南大及南大中文系,以冀能够发挥大学对文化事业的普及与引领作用。随后,他介绍了尤今老师的个人成就及讲座主题,期待尤今老师的讲座能够弥补当前大家旅行不便的遗憾。

尤今老师正在演讲中

尤今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充分、精心的准备,她首先明确了旅行于她而言的四重意义:一、承受教诲,汲取新的价值观;二、开拓视野,增加创作素材;三、了解异国风情,丰富人生经验;四、提供自我成长的思索空间。在此基础上,她分享了撰写游记的两项秘诀,一是以人物为主线,将旅行地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景色、饮食等融为一体,展现地区的独特风貌;其二是以某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描绘的重点,从而引发深层的反思。因此,她认为旅行由基本认识(过去)、实地印证(现在)、积极发掘(未来)三大要素组成,游记的创作需要透过人文关怀的精神,将三者圆满地结合,展现旅游国家的特殊现象及内在面貌,从而引发读者的关注及思考。在阐述完旅行的意义及游记创作的要领后,她以幽默活泼、生动有趣的语言及内容丰富的旅行照片向在场观众、听众分享了游历众多国家的经历、见闻及思考,包括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泰国、伊朗、越南、菲律宾、阿尔巴尼亚、丹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哥伦比亚、塞内加尔、危地马拉、赞比亚等国,体现着她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对这些国家人文风情、社会现象、文化遗产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洞察及反思,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如她分享在埃塞俄比亚探访盘唇族的经历,使她看到当地传统与旅游发展的矛盾,并认识到妇女自我觉醒及教育推广的必要性;她在了解泰国当地以象钩、捆绑、钉足等残忍方式训练大象后,反思观光表演对大象肉体与精神摧残折磨,提倡大家支持转型的、尊重大象生活的旅游方式;她在伊朗、越南等国的游历则使她留心发展旅游业需要以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个人隐私为前提;她在菲律宾与华人坟场的看守人交谈,看守人谈及当地对华人慎终追远信念的尊重,由此引发她对不同种族和谐相处的思考,互相认识及尊重对方文化是重要前提;她在哥伦比亚看到贫民窟旁豪华的图书馆以软力量减少犯罪率,由此看到儿童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等等。这些分享的例子都使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尤今老师以平易、风趣的语言讲述旅途趣事,又以独特的视角洞察内在现象,发人深省。最后她以“走一寸土地,长一尺智慧”作结,她认为通过游记创作可以分享心中的感动、感触、感想,既是引发大家共同反思,亦让内在自我发展成长。

进入提问环节,在场师生踊跃发言提问,一位南大哲学系的同学以大象生活改善为例,向尤今老师提问如何改善这些游历所见负面或消极的社会现象,尤今老师认为这种改变是很缓慢的,盘唇族的陋习至今仍然存在,而她所游览的转型大象旅游区仅有六头大象,相比起来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大象仍有3500头,可见改变这些问题的难度之大;南大中文系衣若芬副教授向尤今老师询问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标准,尤今老师认为自己选择旅行目的地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然而她区分了度假及旅行,她认为度假主要用于放松身心,而旅行是个人自我的教育及成长,她认为人生是一张单程票,环游世界是她的梦想,因此中国散文家秦牧对她作品的评论“将地球村看做大厦,其中的千家万户她都想去看看”来总结自己选择旅行地的标准;一位中文系的女生向尤今老师表达自己对其文学作品的喜爱与欣赏,也因受到尤今老师的影响及启发而选择就读南大中文系,她向尤今老师提问写作小品文的要领,尤今老师对她表示感谢,并指出“心眼”、“心耳”是写作的关键,只有依靠心灵的“双眼”才能独一无二地洞察表象下的问题,是自己心中所有,而他人笔下所无的,而“心耳”则指全神贯注的聆听能得到丰富的创作素材,文笔与内涵兼重;最后,一位中文系的女生向尤今老师询问在她过往的游历中,除了看到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历史传统的冲突,是否也存在着游客与当地人和谐相处的情况,尤今老师表示这当然存在,所谓的“入乡随俗”其实也是从旅行地汲取当地文化精华完善自我,在看到不足的同时亦要留心优点的存在。尤今老师的讲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引发热烈反响,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场。

相关推荐 | 尤今游记作品

“新加坡眼”讲座直播回放链接: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30149050737821/

纪要整理:黄晓芊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