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林芝锋:内外兼修:以《黄帝内经》与武术谈养生

新加坡/北京时间2022年9月9日 15:00-17:00,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南洋理工大学成功举办。第二讲主讲人为林芝锋先生,讲座主题为《内外兼修:以〈黄帝内经〉与武术谈养生》,讲座由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主持。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连萧思女士作为主宾出席了讲座。本次讲座由“新加坡万事通”友情提供facebook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线下约100人的到场和facebook线上近5000人的观看。林芝锋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台下观众们聚精会神,报以热烈反响。

讲 座 内 容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致辞

讲座伊始,曲景毅老师致辞,他代表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向参加讲座的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欢迎与感谢。“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的主题缘自现代新儒家唐君毅《花果飄零及灵根自植》一文,南大中文系有感于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灵根自植,从2022年8月开始,每月邀请一位本地文化名人举办“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的主讲人即是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老师。这一系列讲座面向社会大众,邀请新加坡本地华人演讲,有助于展现中华文化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继承发展、绵延不绝的可喜景象。也希望公众走进南大,了解南大及南大中文系,以冀能够发挥大学对文化事业的普及与引领作用。他向观众介绍了本次演讲主讲人林芝锋先生的个人成就和演讲主题。

随后,由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连萧思女士代表南洋理工大学赠送林芝锋先生礼品“节节高升”,向林芝锋先生表达美好的祝愿。

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连萧思女士代表南洋理工大学向林芝锋先生赠礼

林芝锋先生的演讲准备充分,语言幽默风趣,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不断与观众互动,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林芝锋先生在演讲中

林芝锋先生本次讲座内容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分别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理论方面和中华武术方面探讨养生之道。

林芝锋先生从《黄帝内经》的介绍切入。他首先指出,《黄帝内经》作为最古老的医学圣典,是第一部中医经典,也是第一部中国养生宝典,其内容广博而深奥,其中所讲述的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阴阳五行观念都有联系。林芝锋先生由《黄帝内经》“人体分阴阳”和“治未病”思想得到启发,与观众们分享如何通过“治未病”来养生。

他列举书中所提出的四种养生法:一、饮食有节。具体要求为少、淡、杂、慢,即不可暴饮暴食,不可浓油赤酱,不可挑食,应多咀嚼;二、起居有常。即起床与就寝应循规律,不可熬夜伤神;三,不妄作劳。即操劳不可过度,无论是健身还是工作都不可过量,过犹不及;四,形与神俱。即以形神合一为上。紧接着,他援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以数字来区分人生阶段,而男女亦有不同的理论,并由此引出人体体质各有分别的思想:人的体质类型各有分别已有前论,如古希腊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犹豫质四种体质,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脆弱型四种类型。在中医理论中则跳出这个框架,创造性地重新以阴阳为标准将人体体质分类。他列举偏阳的热性体质与偏阴的寒性体质会出现的症状,提出结论阴阳平衡即为长寿之本。

将阴阳体质理论作为敲门砖,林芝锋先生带领观众更进一步了解人体的内在结构,以及《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系统。他深入分析了何谓经与络,并将其解释为气血的通道和人生健体的法宝。经络畅通,则百病消除。

要想达到经络畅通的境界,就要掌握体内的经络走向。林芝锋先生用幽默形象的语言和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向观众们详细描述了人体内的十二经络。

林芝锋先生与观众互动,示范按揉穴位

他介绍十二经络共有361个穴位,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手三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大肠经,又称阳明经,常按摩,可增加身体阳气,亦可预防皮肤病。其中又有温溜穴,为人体阳气聚集之所,大补之穴。
三焦经,主情志,主气郁,可调理内分泌失调,情郁于中。其中有阳池穴,可激发人体阳气,可缓解虚寒怕冷症状。
小肠经,常按摩,可预防和调理五官病痛以及关节疼痛,对失眠、癫痫等疾病亦有疗效。

二、手三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肺经,五行属金。以肺经中的中府穴为例,可通过按摩治疗脾肺两脏之病。
心包经,其走向为由胸走手,是人体救命的经络,例如天泉穴,可治疗胸痛、心悸、肩周炎或肩膀疼痛,又如郗门穴,可缓解急性心绞痛。
心经,主要与情志有关,是调节心理和安定神志的一条经络。

三、足三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胃经,胃主消化,为后天之本,常按摩,可健脾养胃,美容养颜。
胆经,胆主决断,由头走脚,共有44个穴位。其中京门穴为肾经的发源地。而敲打带脉附近则可消除水肿、治疗肥胖。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具有最强的排毒功效。走向为由头走脚,起于睛明穴,终于至阴穴。

四、足三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脾经,脾主运化,亦主统血,四肢冰凉即为脾虚之症。因此,常常按摩脾经,可保障肠胃正常运作,气血通畅无阻。
肝经,肝主疏泄。如果肝经通畅,人就会感到舒服愉悦。生气郁闷则为肝经堵塞,此谓怒火伤肝。
肾经,肾乃先天之本。先天不足,后天可补,可以通过锻炼肾经来完善先天不足。可多多按摩涌泉穴,引气血归肾。

观众们纷纷跟随林芝锋先生的示范尝试按揉穴位,在互动环节,更是踊跃参与,认真观察。

在从中华武术方面谈论养生的环节,林芝锋先生则是通过亲身演示,向观众们展现了中华传统武术中“气劲”的威能与风采。他让自身体内的“气”循经络而运,最后聚于手臂之上,纵使两位成年男性观众用力推按,他依然纹丝不动,仿若脚下生根。而当推按者力竭后,他则借力打力,轻松将对方推出一臂以外。观众们深深为之震撼。

林芝锋先生展示武术中的“气劲”

在展示过后,林芝锋先生教授武术中的“金鸡独立”一式,作为日常健体养生的功法。又将人体的三丹田(上、中、下)加以区分,讲述金鸡独立时使气血流转,汇于脚底涌泉穴,以达到聚精神,养气血的双重效果。观众们聚精会神,认真记录。

林芝锋先生还谈到武术中“拳”与“掌”的威力评判,按照普遍看法,“拳”为一点,力量凝聚,击打力强,穿透性也强,但在学习了经络穴位后,就不难发现,“掌”的覆盖面要广于“拳”,能够触及到更多穴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拥有比“拳”更强的威力。

演讲一结束,观众们就迫不及待地向林芝锋先生提出问题。南大中文系兼任讲师鲁虎博士提问,人体上是否有不能触碰的穴位?武侠小说中的死穴是真实存在的吗?林芝锋先生回答,理论上,人体上并没有不能触碰、按摩的穴位。但同时,在中华传统武术中也有专门针对穴位攻击的学问,击打“死穴”和“点穴”实质上是通过快速而有力的击打使气血滞断,达到制敌的效果;新加坡制造商总会中小企中心主席李雪民先生提问,传统的跑步健身和经穴按摩健体之间孰优孰劣?是否可以放弃跑步转而进行经穴按摩?林芝锋先生首先指出二者所针对的是不同的锻炼方向:跑步锻炼了形体,而经穴按摩则可以通畅气血,增强脏腑之力,从而使形神俱备。观众们在讲座结尾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意犹未尽,讲座圆满成功,受到广泛好评。

相关推荐 |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姚春鹏 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6)

“新加坡万事通”脸书讲座直播回放链接:https://www.facebook.com/vasternews/videos/567040411839416/

本次讲座直播回放也将在“新加坡万事通”微信视频号推出,敬请期待。

纪要整理:曹欣然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