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北京时间2022年11月4日 15:00-17:00,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南洋理工大学Hive的Lecture Theater成功举办。第四讲主讲人为林得楠,讲座主题为《诗情中的历史》,讲座由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主持。林得楠会长带来了自己的《彩窗》诗歌明信片,赠给来参加讲座的观众。并在讲座过程中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朗诵,吸引了线下100多人到场。讲座以“赏诗”的方式进行,结合了文字、朗读、画面与音乐,让台下的观众们沉浸其中,对讲座报以热烈的回应。
讲 座 内 容
讲座伊始,由曲景毅老师进行致辞,他代表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向参加讲座的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并且对“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进行介绍。曲老师提到南大中文系有感于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灵根自植,本地中华文化事业中不乏有杰出的佼佼者,因此从2022年8月开始,南大中文系每月邀请一位新加坡文化名人举办文化讲座。第一讲的主讲人是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老师,第二讲的主讲人是新加坡企业家斯蒂芬林先生,第三讲是新加坡的风水画家云龙子大师,而第四讲便是林得楠会长。曲老师强调这一系列新加坡中华文化讲座的主讲者都是新加坡本地华人,除了代表演讲者,也代表了中华文化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绵延不绝的景象。同时,讲座面向不仅仅是南大各院系的师生,同时也面向普罗大众,因此希望能够发挥大学对文化事业的普及和引领的作用。接下来,曲老师向观众介绍了本次演讲主讲人林得楠会长的个人成就和演讲主题,并且代表南大中文系向林得楠会长赠送纪念礼品——“南大养生茶”。

林得楠会长是新加坡作家协会的现任会长,也是新加坡知名出版社玲子传媒的执行董事兼总编辑。林会长是新加坡著名的诗人,年少就开始写诗,获奖无数。林得楠会长自1991年开始陆续出版了自己的作品,2017年推出了诗集《梦见诗》。他的诗作《如果还有萤火虫》,《新诗》,《彩窗》更是被编入2019年修订的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并且多次到各院校分享诗歌创作。除此以外,林得楠会长也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曾经主持长达十年的儿童信箱,并且也是多部儿童绘本的撰稿人。林得楠会长也出任多项文学奖和创作奖的评委,其中包括南洋华文文学奖和马华文学奖。林得楠会长喜爱以诗歌来记载历史,善于用浅白易懂的文字,呈现诗歌的深意,追求抒情的真挚,人性的善意,意境的美丽。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中国的史学脉络,穿梭于现代与古典之间,诗句纵横穿越古今,写世俗也写梦境,写岁月也写当下,写实事也写历史。

首先,林得楠会长为大家解释了主题《诗情中的历史》的含义。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是以史入诗,但是林得楠会长诗中的历史是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而并不是史学家记录的历史。林得楠会长表示,诗中所记载的是他作为诗人的历史,里面包含的“情史”,包括了情感、感情、爱情、友情、亲情、爱情、人情、世情、深情、性情、纯情、真情。林得楠会长也提到,他不做时事评论,是用诗来书写历史,呈现诗人和外界的互动,是心灵、历史和天下万物的互动。紧接着,林会长便开始讲述年少时写诗的情形,并且分享了他当时的境遇。当时作为少年通讯员的他在礼堂分享了他的诗创作,并从那时候觉得分享和赏诗的方式比较能够抓住读者的心,而是尽量少写少说理论。这是因为一般学生和读者都不太有兴趣。林会长强调,先让学生和读者感兴趣,感到喜欢,受到感动,便就自动的去接触更多的诗歌或者是诗歌的理论。
林会长后续便提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他将这些印象融到自己的身上,语言幽默风趣,但是同时他也表明那些不过是表象,而他的本性其实是一个内向低调,不爱社交,追求浪漫的人。林会长也提到,诗呈现如我,我呈现如诗,诗改变了林会长的表象,使林会长能带着初心去从事更多的活动。林会长说到他的诗作发表的其实并不多,藏在抽屉里的诗作更多,因此出版的诗集数量也不多。林会长用自己在2018年写的一首《自述》,通过朗诵的方式来介绍自己。随后,林会长提起2018年他在国家图书馆办的一场赏诗的诗集发布会,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以及赞赏。林会长接下来提起他与南洋理工大学的渊源,并且也声称他是第三次来到南大,感谢曲老师安排的场地。
林会长使用赏诗的方式,在每一部分都介绍一首主题诗。林会长分享的第一首诗是《如果还有萤火虫》,音频的朗诵者是中国凤凰卫视的台声张妙阳。随后,林会长也分享了《最甜的忘记》,以及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林会长的母亲到了老年有失智的问题,因此林会长通过和母亲的沟通有了很深的体会,因此这些体会变成了他的创作来源,成为了一首诗。林会长提到,老人因为失智,常会忘记一些个人历史。与母亲的沟通中,他感觉老人家忘记个人的苦难,就是最甜的忘记。林会长提到,他与一些中学生分享这首诗后,有些中学生便会去关注爷爷奶奶的情况,开始关注到诗中所反映的问题,他表示这也是诗所能够传达的一种效果、因此,林会长表示他的诗中经常会加入一些类似的关键词,是写诗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手法,而并非技巧。林会长告诉观众,他喜欢在诗中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用浅白的文字表达有深度和广度的内涵,最重要的还是呈现一种“真”。

林会长随后分享了他从诗人角度对“摆脱”二字的理解,认为这两个字可以令人深思。林会长随后提到了他的另外一首诗《彩窗》。这首诗被列入中学华文文学的教材。他提出,《彩窗》之所以被看见是因为音乐编曲,《彩窗》成了歌曲,在学生和公众之间传播,因此被注意到。另外《彩窗》中也提到了历史场景,这个场景是在新加坡河附近的新加坡新闻及艺术大厦上的彩窗。随后,林会长便分享了《彩窗》的音乐MV和他自己对《彩窗》中“等待”的感悟和触动。《彩窗》预示新加坡拥有丰富的多彩,但是未被重视的历史文化,整个主题主要是怀念新加坡文化,希望政府和国人能够更重视新加坡的文明跟文化的发展,并且感叹的时间和岁月飞速流逝。随后,林会长分享了诸多带有私人记忆的诗,也分享了和大众拥有共同记忆的诗,例如《人传人》等。林会长表示,新闻和报道以及日常接触到的事件都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触动,这些体会使他写下了诗。报道中的感人片段,都化成了他笔下的诗作。林会长分享2020年7月,在牛车水完成的《静静的牛车水》,并且解释了其中“半边历史”的含义。林会长而后又分享了和疫情有关的创作。
林会长也分享了一首和沉默有关的诗,诗名《沉默》。《沉默》的初稿在2019年,2020年修订,2021年发表。这首诗的创作来源是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的小岛发生动乱的那一年。林会长说道在他年轻的时候,写了一些和历史有关的诗,最近也发表了历史组诗,但是因为太长就不便分享了。
接着,林会长分享了和新加坡前任总统王鼎昌有关的一首诗《黑键白键》。王鼎昌是新加坡第一届民选总统。王鼎昌总统在他太太1999年癌症去世后,放弃了竞选第二任民选总统。王鼎昌总统在2002年2月8日病逝,享年67岁。王总统最令人怀念的是他对华社和华文华语的重视和热心。林会长认为王总统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人,包括王总统顶着当时政府部门其他资深领导的压力,坚持要建立地铁系统的事迹。
林会长也分享了由梁泽洪朗诵的他的诗作《六月雨树》,随后也分享了他看到南韩和北韩总统牵手画面,写出了《南北》。他更是分享了《如果这不是泪》,背景是马航MH370班级失踪的时间,牵动全世界人心的历史片刻,诗句中带有新闻事件的摘录。除此以外,林会长还分享了许多与新闻事迹有关的诗作,其中包括他的第二本诗集《梦见诗》。林会长提出不是为了写作而去做梦,而是把现实中所看到的、想到、感受到的和要批判的大小事带进“梦中”沉思,让梦境与诗境互动。因此林会长认为,喜欢写诗的人也往往是喜欢做梦的人,写诗就像是在做一场场的梦境,但是这种梦境更像是一场白日梦。林会长随后提到他曾经做过了一个有关宫廷枪战的梦,而醒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尼泊尔宫廷惨案的新闻事件,因而写下了一首诗记录下来。同时,林会长也提到了美国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林会长也用他的文字记录下来了,写了《告别玫瑰》和几首关于911的诗。

除了海外的新闻事件,林会长也关注新加坡本地的新闻事件。林会长分享到他的诗作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浪漫抒情的,一种是幽默调皮的。其中的例子就例如因为收到地铁故障的短信通知而写了《断线通知》,看到了跌倒意识运动海报也写了诗。林会长还分享了关于南大的一首诗,背景是当时食堂摊贩投诉招牌只能用英文不能用华文而引起风波,后面被官方澄清是一场误会,林会长有感而写下了一首《误会定律》。其中,林会长也笑着分享一些他的行为艺术,例如在被随意停放或丢弃的共享脚踏车挂上诗作,让路人阅读,达到推广诗歌的目的。因为新加坡的雨树非常多,因此和雨树有关的诗作在他的创作中也非常多。
林会长分享的最后一首诗是对话诗,写的是土地和一棵大树的对话。林会长在植物园等了两个小时,用了慢镜头拍到一片落叶飘下的场景,制成了一个视频搭配这首诗。视频中传出向大象在鸣叫的声音,林会长表示那是落叶的声音,只不过平时听不到,当使用慢镜头拍摄时,声音就被录制下来了。林会长表示,这可能是诗与诗人之间的对话,也许大地就是诗人,落叶就是诗,也许也有可能反过来。
林得楠会长在最后时说到,诗是一种各花入各眼的美丽,诗是主观的意象在描述客观的事物,诗是转动着的文字万花筒,是一种即模糊又清晰的语言,是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原始密码,是实现人类半梦半醒的表达方式。诗是融合了各种美但超越美的一种载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含糊最多意义的语言。林会长写诗的初衷是为了写自己,写能够感动外界的自己,用超越直觉的文字、超越时空的梦想、超越自然的意象,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存档、分享和流传。
讲座结束后,曲老师感谢林得楠会长精彩的现场分享,并且为讲座进行提问环节。林得楠会长回答了数位观众的提问,并且赠送他的诗集给提问者。第一位观众询问了林会长写诗歌的灵感来源和方法,林会长表示需要多观察周围的事情,并且在得到心灵触动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也认为多阅读诗歌很重要,可以去寻找一些精选合集来阅读,当然还要要靠一点天分,最后便是要坚持不断的去写诗,而不能够停止。第二位观众询问的是关于林得楠会长的创作过程中,给予他影响力较大的几位诗人。林会长表示影响他比较深的是早期台湾的著名诗人,在这些诗人身上学习、模仿,最后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不要被所谓的流派给禁锢。第三个观众询问林会长的第一位读者是不是他的太太。林会长欣然说到诗写完或者还没定稿,他的第一读者都是他的太太。林会长的太太当天因病不能到场,但是太太的叮咛一直陪伴着林会长,林会长在讲座中称这是独特的沟通方式,提醒他多分享诗,少说理论。第四个提问者分享了他对王总统的回忆和看法,林会长也欣然赠送了一本诗集。第五位观众是南大中文系三年级的学子,询问林得楠会长有什么建议给正在写诗或者有兴趣写诗的年轻人。林得楠会长建议开始学写诗的时候尽量写给自己或者朋友,而不是为了发表,因为有了目的性,便很难进步。林会长表示,当写诗写到足够的数量的时候,可以找一位老师帮忙挑选做进一步的发挥。曲老师也提到南大中文系也接受了一份尤今教育奖学金,会每两年征集学生作品,通过老师和尤今老师进行遴选后,出版一个作品集,因此鼓励学生努力写诗。第五位观众提出林会长的诗中有没有写进他的太太和孩子们。


林会长便分享了一个诗作视频《第二道彩虹》,并且表示是对岁月的一种感慨。第六位观众提问林会长在写《彩窗》的心态,并且说其中“平躺”带有点负面,因此向询问作者的真实心态。林会长表示肯定是积极的,《彩窗》创作于2001年,但是还没有所谓的网络热词“躺平”,而且这首诗是停笔八年后重新写的,因此是积极的。第七位观众也是最后一位观众提到欣赏现代诗和古诗之间的区别。林会长表示在他的私心里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只是现代诗比较自由,空间较大,不讲究格律。林会长更是提到需要把生活当成一首诗,每天都在写,只是有时候没有将它写成文字,所以生活得有诗意是要懂一点生活情趣的。
讲座的最后,林得楠会长、曲景毅老师和观众们拍摄了一张集体照。观众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留下来请林得楠会长在诗集上签名。第四场讲座《诗情中的历史》圆满落幕。


纪要整理:关慧华